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擬提交多份建議,對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建言獻策。對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馬化騰建議集中力量攻克低碳技術,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礎設施,推動碳中和市場化。
集中力量攻克低碳技術
對于生態環保,馬化騰認為,推動我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意義不僅在于科技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鼓勵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以碳中和為契機,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聯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等低碳技術。同時,通過與產業互聯網結合,促進經濟社會向低碳、綠色、循環方向發展。
目前,中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面臨政策、技術等多重挑戰。對此,馬化騰建議,優化數據中心布局,完善綠電采購途徑,鼓勵企業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分布式能源項目等;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礎設施,推動碳中和市場化;加快綠色技術研發,推動綠色數據中心等低碳技術創新應用,建立一批高技術高能效的“碳中和數據中心”;出臺科技企業碳中和指導意見,鼓勵科技企業設立碳中和承諾及目標等。
今年1月,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馬化騰表示,“推進碳中和是科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體現。”
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
關于鄉村振興,馬化騰建議,引導互聯網科技與智慧農業“同頻共振”,加快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同時,大力吸引并培育信息時代“新農人”,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馬化騰提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鄉村治理基層骨干,加強農業科技、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技能培訓;在鄉村公共服務和應急管理的“數字化”領域,系統化推廣政務公開、便民服務、鄉村特色等平臺;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等。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提交了《關于“后脫貧期”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
關于數字經濟,馬化騰指出,平臺經濟出現的亂象,顯示出數字技術這一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磨合。中國的數字經濟模式在不少領域和環節構筑了相對優勢,建議在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金融科技等特定領域,開展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創新試點。
馬化騰認為,傳統產業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會帶來價值鏈重組,一旦失控,可能導致資本和新商業模式對原有業態從業者造成沖擊。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平臺企業,應該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踐行技術倫理規則,將發展置于安全底線之上;強化商業倫理規則,將創新置于有效監管之下。
馬化騰表示,P2P、共享單車、長租房和社區團購,尤其要關注用戶的資金安全,必須嚴格納入監管。互聯網出行、貨運要有安全監管機制。對平臺經濟從業者的全面發展要有機制保障。
“增強機遇意識,樹立風險意識,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進一步推動政府、市場、社會、企業形成合力,積極探索創新監管與治理方式,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合規發展理念,在全社會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馬化騰表示。(于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