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基金發行迎來新一輪回暖的同時,一批規模小、業績差的老基金也陸續選擇以清盤方式退出。Wind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基金清盤數量約為170只,而截至目前,年內清盤基金數量已達110只。有業內人士預測,依照當前清盤的速度,年內清盤基金數量或創下近年新高。
綜合目前清盤基金類型來看,包括混合債券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等在內的債券型基金產品數量居前,其中中長期純債基金清盤量近30只;清盤的股票型基金中,被動指數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基金數量均超20只。
依據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開放式基金若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截至目前,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存量基金數量尚有700余只。
業內人士指出,在市場化競爭中,基金公司針對規模較小、業績不佳基金的選擇性“出清”有利于行業維持健康發展生態。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基金行業的發展就像一個流動的蓄水池,既要有活水流入,也要為死水排出提供順暢通道。這既是基金投資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也是對基民投資利益的有效保護。(記者 韋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