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經濟網訊(許丹 李平 王鵬 記者仉慶華)一直以來,伊春友好區委、區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探索綠色生態與紅色資源結合新路徑,堅持綠色崛起,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打好設施建設“牌”,夯實旅游振興之基。去年以來,友好區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重點圍繞“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研學”等系列旅游產品。在完善全域旅游項目布局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溪水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加快完善老錢柜紅色經典景區基礎設施,打造紅色旅游線路。依托溪水景區民宿研學體驗和藍莓觀光采摘,打造親子游品牌,實現“串點成線”,讓友好處處皆可游。積極加快“智慧旅游”平臺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景區管理水平,構建多樣性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體系。扎實推進“旅游強區”三年行動,編制完成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建成溪水民宿產業集群,舉辦文化旅游系列活動百余場,溪水森林旅游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列入國家文旅部“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近年來,該區已累計接待游客141.92萬人次,旅游收入8.07億元。
打好環境優化“牌”,提升鄉村振興之美。結合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整治,大力清除農村垃圾、污水頑疾,開展美麗庭院、最美家庭選樹活動,增強全區居民保護環境意識,鎮村環境煥然一新,喜獲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中國天然氧吧”等殊榮。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擬將愛國村作為“美麗宜居村莊”示范村,同步將青山村3個庭院納入示范建設范圍,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鎮村景觀,改善鄉村旅游環境。
打好文旅融合“牌”,激活全域振興之能。立足該區生態旅游優勢,深度開發“五個游”,挖掘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紅色文化等資源,推出紅色文化之旅體驗活動,擦亮養順農家院、老錢柜等名人名片,打造“綠色生態+紅色體驗”全新旅游模式。推進溪水公園、民宿等景區景點內涵提升,做優嶺尚欲雪、溪水松月等市級旅游產業,打造民宿文化、康養和體育品牌,以森林生態游、紅色文化游等為重點,提升旅游產業附加值,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持續創建黑木耳、藍莓、香瓜等集種植、采摘、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特色農業產業園,不斷推進“旅游+”融合發展,為友好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