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晨曦 郭銘華 姚建平
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為糧食生產及輸出大省,黑龍江擔起護衛“大國糧倉”
加力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要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為何保護黑土地屢次被提及?
因為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馬立群說:“東北平原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達到2.78億畝,是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中的關鍵部分。黑土地保護不力直接影響糧食生產、農業發展,對東北地區生態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因為危機!
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介紹,60年來,我國黑土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了1/3,部分地區下降了1/2。遼河平原多數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已降到20克/公斤以下。此外還有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設中違規占用黑土耕地。
因為有難度!
冷友斌代表說:“黑土地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投入大、難度大、見效慢。黑土地保護涉及種植技術、農機設備、灌溉水利、種子等方面,這是以家庭承包經營方式來使用土地的農戶力所不及的。”
全國人大代表孫斌建議,要加大投入,營造良好的保護環境。鼓勵支持采取生物措施,大力營造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退耕還林、還濕、還草,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有效防止黑土層水蝕、風蝕,給黑土地修復、發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保護屏障。國家對農業生產中使用生物質肥料,秸稈粉碎深埋還田,減少化肥、農藥、除草劑的使用量的農業生產者加大補貼支持。他建議要將耕地質量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標。鼓勵地方持續加大對耕地休耕輪作、新技術模式應用、發展種養循環農業、強化生態補償修復等鼓勵性和支持性政策的投入力度。
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來,黑龍江省著力推進農機化、科技化、數字化建設,藏糧于技戰略深入實施。
全國政協委員龐達介紹,黑龍江省是國家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現有耕地2.39億畝,200畝以上規模經營占比約65%,耕地總量、人均占有量及機械化率均居全國首位。耕地平坦,集中連片,土質肥沃,適于大機械作業和規模化生產。但目前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外資品牌壟斷國內高端農機市場,國內企業低端、同質化嚴重、自主創新能力弱。另外高端人才缺乏,創新研發投入不足。
龐達委員建議,農業農村部批準在黑龍江省建設國家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先導區,開展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技術應用、示范、推廣,打造全省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制造優勢產業鏈,形成集聚效應。
推動“好糧賣好價”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對主產區支持力度,讓農民種糧有合理收益、主產區抓糧有內在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翟清斌認為,糧食足,天下安。要想提高糧食產能,首先要提高種糧人、收糧人、儲糧人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糧食收儲價格,讓從事糧食生產、儲存的人真正有賬算、得實惠、有奔頭。
孫斌代表建議,政府應出臺粳稻谷(米)優質優價政策,讓優質糧能賣優質價格,制定優質粳稻的收儲質量標準和收購價格標準。同時,支持優質糧食生產者和加工企業建設必要的優質粳稻谷倉儲設施建設,并在烘干設備的購置方面給予補貼獎勵。
翟清斌代表建議,國家要針對疫情常態化的不利局面,統籌考慮各項成本大幅上漲負向拉動企業效益的實際情況,精準出臺為糧食收儲大戶解難紓困的傾斜政策。要針對企業用工規模、糧食產銷情況、糧食收儲情況靶向施策,避免扶持政策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