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石墨生產車間。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白石 王宗華
記者多次到蘿北奧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星新材料)采訪,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展廳滿墻掛不下的科研、創新榮譽獎牌和專利證書。難怪,一個石墨私企,能成為我省唯一一個石墨企業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
透過這家
2015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17年高純石墨項目被納入省重點產業項目、企業被授予省石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8年被授予省石墨技術創新中心
2019年被認定為省軍民融合重點企業,企業參與起草并制定我省地方標準六項
2020年被工信部評定為“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
2021年與哈工大共同承接了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抗低溫含硅天然石墨負極材料”
好政策+信息“轟炸”
奧星新材料成立于2012年,彼時國家倡導大力發展石墨產業,并把石墨列入國家24種戰略性礦產資源之一。本想留在英國做進出口貿易的陳瑞,此時選擇了回國發展,擔綱奧星新材料帥印。
2019年,我省把石墨產業作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落地產業來支持,解放思想、優化營商環境,一系列利企好政策再次“扎堆”釋放。
感受優良政府服務的溫暖,奧星新材料董事長陳瑞給記者講了兩個小故事。
2020年,奧星新材料申報“小巨人”國家獎勵資金時,一個要件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先行批準,否則就錯過了申報時限。按省營商環境條例,在企業承諾前提下,可以容缺辦理。最終,在省市縣各級政府支持下企業得以及時申報,并成為全省6家之一獲得重點“小巨人”資金支持的企業,獲獎勵600萬元。
“只要有我微信聯系方式的政府職能部門的人,每個人都會把利好企業的政策發給我,經常是發重復了。他們說,夠不夠條件,先報上再說,好政策得讓企業應享盡享。我總結這叫政府的‘信息轟炸’,我們企業對這樣的‘轟炸’服務不反感。遇到一些我們把握不準的減稅政策時,稅務部門還會主動給企業培訓。”陳瑞說。
企業要做“對”的事
把創新當作企業的立身之本。陳瑞說:“創新,就是奧星新材料要做
布局早。十年前奧星新材料建立伊始,就把“創新”定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2014年,電動汽車在國內剛興起,就引起了
迅速增長的產能背后,有奧星新材料石墨產品創新儲備作背書。2010年,日本客戶要尋找一個生產石墨負極材料的供應商,噸報價4.8萬美元。而當時,奧星新材料在雞西的企業生產的鱗片石墨噸價僅有3000元人民幣。雖然產品附加值巨大,但奧星新材料卻面臨沒有人才和技術的現實。奧星新材料通過引進技術團隊,并和清華大學、哈工大共同研發,2013年“中位距6.5微米鋰電用球形石墨”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范項目,該項目產品適用于汽車用鋰電池的負極材料。
國內沒有生產設備,奧星新材料就自行研究、畫圖、設計、組裝,2016年項目實現了產業化、工業化量產。由此,奧星新材料成為國內外主流負極材料供應商,近年來累計生產銷售球形石墨及鋰電負極材料15萬噸。
奧星新材料依托石墨“亞洲第一礦”的蘿北石墨產業園區,已成長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產業鏈式石墨精深加工中外合資企業。目前,奧星新材料已實現年產鱗片石墨10萬噸、球形石墨3萬噸、負極材料4000噸,在建中的生產線為年產2萬噸的高純石墨生產線和年產2萬噸的可膨脹石墨生產線。
創新腳步不停歇
走進奧星新材料,不難發現其專、精、特、新均離不開創新。
在陳瑞的理解中,奧星新材料的“專”,體現在堅持10年,專注于一個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不盲目擴大領域;奧星新材料的“精”,體現在做精產品和服務;奧星新材料的“特”,體現在對新資源、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奧星新材料的“新”,體現在對現有技術的突破迭代,如以小微徑球形石墨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石墨親油疏水性,創新開發出的石墨去油香皂。在電熱毯里,用石墨薄片替代金屬板,起到節能、熱輻射理療等功效。
經過10年發展,奧星新材料已成為我國石墨行業科技型領軍企業,擁有已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3項,另有共享專利68項,受理中的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7項,公司計劃在2025年要達到100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2023年初擬申報主板上市。
奧星新材料創新的腳步從沒停歇,他們把目標鎖定在通過數字化,提高企業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上。2021年初,企業投入5000萬元,對石墨
奧星新材料還積極聯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探索延伸產業鏈條。奧星新材料與哈工大在2019年成立了“抗低溫含硅天然石墨負極材料”項目組,項目已被納入科技廳“2021年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目前,奧星新材料還與中南大學、中科院過程所、武漢理工大學合作開始了“晶質石墨提純與精深加工理論基礎”“晶質石墨多場耦合提純技術裝備與示范”等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