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麗娜 張桂英 徐佳倩 周靜 趙一諾 姚建平
省委省政府出臺的《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緊緊圍繞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關鍵環節,積極向用人主體授權,激活用人主體引才用才的“原動力”。用人主體最貼近人才、最了解人才需求,是各項人才政策的重要執行者和各類人才最直接的服務者。省委編辦、省人社廳、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積極行動,主動打出引才留才政策“組合拳”,力求早見效、見實效。
向用人主體賦權 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省人社廳副廳長左志斌表示,《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涉及人社部門34項任務,“向用人主體賦權”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省人社部門將立足職能定位,在公開招聘、職稱評審、薪酬分配等方面持續發力,積極向用人主體賦權,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進一步賦予用人主體公開招聘
進一步賦予用人主體人才評價自主權。為解決人才評價與使用的錯配問題,我省自2004年開始下放省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師學院主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權,本次將進一步向規模以上科研機構、公立醫院、大型企業賦權,由用人單位自主評定職稱;同時,支持從業人員較多、技能水平較高的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自主設置標準,自主實施考評,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
進一步賦予用人主體薪酬分配自主權。重點推動落實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樹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導向,激發單位內部活力;通過實施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和年薪制,對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實行“一人一策、分類施策”,調動人才積極性。
下一步,我省人社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各項政策的推進落實力度。
用好用足周轉池 以全方位編制保障促人才振興
日前,記者就釋放用人主體活力相關熱點問題,采訪了省委編辦副主任劉清玉。
劉清玉表示,省委編辦作為全省機構編制管理部門,在強化人才工作編制保障方面責任重大。《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出臺后,省委編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守正創新、攻堅克難,堅持原則、從嚴管理,積極統籌全省事業編制資源,通過省市縣各級事業編制周轉池,充分放大編制資源使用效益,全力保障人才振興所需。
用足用好“60條”引才用才護才
省農科院副院長盧淑雯介紹,省農科院作為全國糧食“壓艙石”的農業大省的綜合農業研究機構,培育的水稻品種占全省種植面積的90%左右,大豆品種占85%左右,近年來每年成果轉化收益近億元。“人才振興60條”提出,科研院所利用財政性資金取得科技成果的,可依法自主決定轉化方式,且所獲收入全部留歸單位,還賦予科研人員不低于10年的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這對于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落地將起到極大的作用。同時,政策對“人才本身”也制定了一系列減負松綁、激勵支持政策措施,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這將有力地促進人才在推動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體現更大價值。
盧淑雯表示,下一步,省農科院將用足用好“60條”政策紅利,緊密結合我省生物經濟和數字農業科技發展的人才需求,用真情、用事業、用待遇進一步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分類管理用好人才,周到服務愛護人才,形成制度激勵人才,營造濃厚的人才發展氛圍,加力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的創新、轉化與應用。
接住“權”用好“權” 打造“工程師搖籃”金字招牌
黑龍江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于沐琳在采訪中表示:“‘人才振興60條’提出,向用人單位放權賦權,為人才松綁,這為我們省屬本科院校制定引才用才政策、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好人才梯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指導?!庇阢辶照f,黑龍江工程學院作為我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建設高校,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擔著育才、聚才、留才的重要使命任務。省委省政府放權賦權,我們就接住“權”,用好“權”,用心用情打造“工程師搖籃”金字招牌,助力龍江振興發展。
于沐琳認為,擴大編制崗位管理、自主招聘、職稱評定、科技成果轉化、薪酬分配等自主權的政策,對穩定好、使用好學校現有人才非常有益處,也增強了學校對于其他方面人才的吸引力。她舉例,比如自主設置創新崗位、流動崗位的政策,就為吸納優秀企業工程技術人才,建設高水平“雙師型”人才隊伍打開了通道;提出建設龍江工程師學院,對我們校企聯合培養工程碩士也是非常有力的支持。
針對政策提出的要支持建設30個現代產業學院,于沐琳表示,目前,學校的“龍建學院”已建為省級現代產業學院,下一步,學校還將做強其他9個行業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培養輸送后備人才。
政策甘霖為人才“減負松綁” 為企業“放權賦權”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高級經理段海成認為,從政策總體看,“人才振興60條”真正做到了為人才“減負松綁”,為企業“放權賦權”。從資金
近年來,中國一重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是在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方面打破了原有的“五級”瓶頸限制,在原有的高級技師基礎之上增設了“大國工匠”“首席技能大師”兩個層級,正好與此次出臺的“人才振興60條”第33條實現了精準對接。這樣企業評選出來的“大國工匠”“首席技能大師”將會得到社會的公認,進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高技能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激情,增強青年技工追求技能報國的決心和夢想,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保障。同時,也為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下一步,中國一重一定會用足用好“人才振興60條”,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進一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