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河入松花江回水段前端。
大型機械拆除“四亂”點位。
□文/攝 侯軍 黑龍江日報記者 劉艷
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對全國15個“河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效果明顯的地區予以督查激勵表彰。哈爾濱市道外區是黑龍江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區。
三年來,道外區按照國家和省、市相關要求,落實落細落靠“河湖長制”,咬緊牙關、迎難而上,隨著2021年12月20日阿什河道外段內最后一處違建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化為塵土,阿什河道外段“清四亂”任務提前10天全部完成,取得決定性勝利。
“百年道外”煥發山水新韻。昔日違建林立的阿什河道外段兩岸重現自然風光,道外區擦亮生態底色、開啟綠色發展,邁出從百年商埠老區到現代山水新城的堅實步履。
宣傳到位政策到位
合力攻堅河湖“清四亂”
水清岸綠,鷗鳥翔集。夏日的阿什河畔風光旖旎,引來不少市民休閑觀光。這是記者近日在阿什河道外段看到的美好景象。
阿什河是松花江右岸一級支流,道外段長16.4公里。回顧從前,“四亂”現象破壞了流域生態,也給沿岸居民生活帶來困擾。“河岸垃圾遍布,違建一處處緊挨著,環境更是臟亂差。”說起之前,沿岸居民張先生直皺眉頭。
在2018年7月啟動開展的全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中,道外區共確定“四亂”點位110個、總違建面積338萬平方米。由于其具有總體點位多、規模企業多、承載就業人口多、歷史成因復雜等特點,利益人對清理拆除抵觸情緒大,堪稱超級難啃的“硬骨頭”。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該區制定三年行動方案,舉全區之力推進河湖“清四亂”。區黨政主要領導每周至少深入1次現場,督辦重點任務,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難題。全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證照認定、違建拆遷、信訪維穩等6個攻堅小組,形成合力攻堅格局。
面對清理整治給企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該區主動做好保障和服務。哈爾濱紅光鍋爐集團“四亂”點位房屋建筑面積9.47萬平方米,先后投入土建和技術改造資金3億元。該區用幾倍于普通拆除的成本,對“紅光鍋爐”生產車間采取技術性分體拆除,確保可以再次利用;提供儲備土地,積極支持企業異地選址建廠;為企業量身定制稅收減免政策。
政府的誠意爭取到企業的情感認同和行動支持,“紅光鍋爐”從“有情緒”變成“主動搬”。“政府宣傳到位、政策到位、安撫到位,讓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紅光鍋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搬遷為道外區騰出了涵養生態的沿河濕地,也為企業提供了接續發展的廣闊空間。
不講條件不打折扣
“三大戰役”換來河清岸美
近日,記者來到阿什河道外段一處岸邊,幾位市民正在悠閑地垂釣。市民吳先生說:“這對面原來是生產水泥的工廠,機器轟鳴、烏煙瘴氣的。現在環境好了,變化是翻天覆地的,水清了,水里的魚也多了,在這釣魚心情特別舒坦。”
市民看到的變化,離不開在艱巨的“清四亂”任務面前道外區連續打贏“三大戰役”。
打贏宣傳動員“主動戰”。該區組織1000余人次,頂嚴寒、冒酷暑,逐家逐戶深入企業,面對不理解和謾罵,用法理和人情動員84家企業配合進行自拆,面積達98萬平方米。利用各大媒體和網絡平臺對集中整治行動宣傳報道,對違建主體形成強大的心理攻勢,為河湖“清四亂”順利推進提供正向輿論引導。
打贏強制拆除“攻堅戰”。對于拒絕限期自拆的,該區組織人員力量進行集中清理,先后出動重型車輛1萬余臺次、大型機械1000余臺次、執法人員6000余人次,開展專項行動100余次,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保證所有“四亂”違建依法拆除。
打贏疏堵結合“立體戰”。該區將27家重點稅源企業、民生企業,劃分為倉儲物流類、商貿類、生產經營類,挖掘傳化智能物流港、華南城商貿綜合體等項目資源,謀劃建設寒地產業園區、民主工業園區等承接平臺,確保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讓企業生存下來、發展下去。
“道外區‘清四亂’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全市乃至全省任務完成。”道外區委書記、區總河長楊慧說,必須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擔當,不講條件、不計代價、不打折扣、不搞變通,旗幟鮮明地完成這項政治任務。
巡查無死角管護不失位
“綠色引擎”領跑“山水道外”
“以前岸邊全是違建,現在推窗滿目美景,生活在這里愜意極了。”家住阿什河道外段附近的居民劉先生說,如今的生活很有幸福感。
為鞏固來之不易的“清四亂”成果,道外區從落實落細“河湖長制”入手,全力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持續推進“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哨點”作用,定期組織“回頭看”,對“四亂”現象露頭就打,努力做到境內水域全覆蓋、日常巡查無死角、長效管護不失位、動態清零不反彈。
據悉,道外區是哈市唯一一個集山、水、林、田、濕地于一體的主城區,阿什河流域濕地的恢復為道外區擘畫“一山兩水三區”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
根據新發展戰略,該區將結合水生態保護和沿岸資源利用,謀劃推進阿什河沿岸經濟帶建設,通過深入實施綜合治理,釋放東西兩岸空間,串聯南北縱向景觀,集聚休閑度假、時尚娛樂、商貿物流等多種產業,使阿什河成為“綠色引擎”,讓老道外煥發山水新韻。
“全區各級河湖長將以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定力,以造福人民、舍我其誰的擔當,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楊慧說,我們要努力讓區域內的每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持續擦亮道外區獨有的生態底色,為建設綠色龍江、打造“宜居幸福之都”貢獻“道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