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5日訊(記者吳玉璽)5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22年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新聞發布會。《公報》涵蓋了我省2022年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地生態環境、自然生態、聲環境、輻射環境、氣候變化、基礎設施與能源等八方面內容,重點闡述了全省生態環境各要素的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健介紹,在大氣環境方面,2022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比例為95.9%,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是2015年實施環境質量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位列全省13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前3名的分別是大興安嶺地區、黑河市和伊春市。
在水環境方面,2022年,扣除自然本底因素影響后,全省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81.3%,超額完成年度考核目標要求;松花江干流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歷史首次水質狀況達到優;國控斷面劣V類水體清零,同比改善1.5個百分點;全省地下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地下水水質總體改善1.5個百分點。全省22個地市級水源地、24個縣級市水源地水源達標率均為100%。
在土地生態環境方面,全省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
在自然生態方面,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為“優”“良”的縣(市)分別有28個、47個。全省有陸生野生動物500種,野生植物2931種。有自然保護地344處,總面積為906.7萬公頃,居全國第7位。全省森林覆蓋率為44.47%,森林蓄積量為21.58億立方米。全省草地面積為117.64萬公頃,治理“三化”草原2.77萬公頃,比2021年增加800公頃。
在其他環境方面,2022年,全省13個城市區域晝間聲環境質量平均等效聲級為53.4分貝,道路交通晝間聲環境質量平均等效聲級為66.5分貝。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從2021年7月碳市場開放到2022年12月底,我省參與交易的企業共53家,累計買入碳排放配額809.65萬噸、成交額3.63億元,賣出碳排放配額981.84萬噸、成交額4.28億元。全省地級城市44個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
馬健表示,總體來看,2022年,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有序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進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基礎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