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5日訊(記者吳玉璽)“按照‘誰考核,誰監測’‘誰執法,誰監測’的原則,近年來,我省理順生態環境監測運行機制,確保各類監測活動有序開展。全省監測網絡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在5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2年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陳家厚介紹。
據介紹,我省監測網絡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面開展環境質量、生態狀況、污染源監測工作,客觀、準確反映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其中,我省建設空氣自動監測站197個,覆蓋縣(區)級及以上城市;布設地表水監測點位345個,覆蓋跨縣域界面和重點管控水體;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159個,覆蓋具備建站條件的所有國控斷面和重點管控斷面;設置土壤環境監測點位1404個,覆蓋所有市、縣行政區;設置聲環境監測點位3388個,覆蓋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我省監測能力更加夯實,組織開展駐地監測中心實驗室升級改造,搭建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綜合監測系統,形成閉環管理機制。組織開展監測系統業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對省、市、縣三級共1285名監測人員開展培訓。每日開展13個地市未來7天空氣質量預報,充分運用走航車監測、無人機監測、視頻監控等手段,強化環境污染成因分析。全面開展水、氣、土、聲、生態、農村、污染源等監測工作。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鞏固環境質量監測、強化污染源監測、拓展生態監測,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水平,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嚴格管控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健全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開展監測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加強監測網外部質量監督與核查,采取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加強監測數據聯網與共享。嚴格落實國家“建成一個、聯網一個、應聯盡聯”工作要求,推進全省監測站點與國家聯網。建立完善監測信息互通共享機制,與地方共享監測數據。
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水平。優化完善城市功能區噪聲監測點位。升級更新儀器設備,補齊野外采樣和實驗室分析設備短板,提高例行監測、專項監測和應急監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