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經濟網訊(隋穎 孫曉紅 何玉晶 記者 祝東)在剛剛公布的集團2023年年度經營業績考評排序中,記者了解到,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以74.8分的綜合得分,在集團113個農(牧)場中取得了經營業績考評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完美實現了綜合經營指標邁入集團“第一方陣”的發展規劃。一時間,這份“亮眼”成績單,讓農場黨員干部們備受鼓舞,他們鉚足干勁、開足馬力,迅速進入奮戰狀態。
這幾天,在農場所屬管理區,利費收繳、種子包衣、安全檢查、農機檢修......一幅幅備耕畫卷鋪展開來,各單位壓實責任、搶抓農時,多措并舉抓備耕,全力打贏全年農業生產第一仗。
然而,說起七年前,七個管理區曾下轄居民組,當時,無論在政策落實、還是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中,通過層級的傳導,經常會出現貫徹滯后、實施偏差等現象。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成本,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實行“一級管理、一級派出、一級核算”的管理體制,取消管理區居民組建制,改為管理區主任負責,解聘長期零散用工142人,年壓縮經費351萬元,破除管理區、居民組間的區域壁壘,實現區內政策一致、資源共享。
再拿曬場來說,以前農場每年需要支付曬場大約2萬多元的管理費用,同時還要支付水電費、曬場清理等費用,為此,農場有限公司對17處曬場實行了承包經營,承包期間每年取消農場補貼資金110萬元,每年可取得承包費收入14萬元。同時,將閑置10年的166套總面積1.7萬平方米的商住樓房全部盤活,累計回籠貨幣資金4298萬元,實現利潤427萬元。
連日來,在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區,一輛輛拉運砂石的汽車穿梭往來,高標準農田施工現場呈現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隨著項目逐一落地,將有效解決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促進種植戶穩產增收。
一直以來,引龍河農場把提升農業標準化建設和農業綜合產能,作為全面促進現代化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實現高產、高效、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成為了重要課題。為此,農場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在農業提質增效的同時,農場還堅持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借助豐富的山水資源優勢,通過“黨建+”模式,以困難戶、低保戶為扶持重點,帶動64戶職工發展林下經濟產業項目,并提供500人就業崗位。目前,累計養殖生態鵝136.59萬只,實現產值2.06億元。第次開花的“朝陽產業”實現土地外收入的多元化,真正在優勢產業上搶占“制高點”,在未來產業上形成“動力源”,在傳統產業上跑好“升級賽”,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撒手锏”,全面構筑營收大格局。
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黨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公司經濟發展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還不斷向“民生”釋放“紅利”,公司對供暖企業進行重新招標,實行總體承包,供暖設備重新更新,供暖管網重新鋪設,并利用集團企業化改革的契機,加大生活服務業改革力度,實行承包經營,供熱時間從6個月延長至7個月,增加供熱滿意度測評,冬季供暖滿意度達99%。
在改革中,還對公路養護管理實行集體承包,對物業實行差額補貼承包,對供水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通過對“兩供一業一路”的改革,年可節約費用支出322萬元。與此同時,七年來,涵蓋路面改造、供水、照明、給水、排水及供暖等方面的小城鎮建設工程如火如荼開展,累計投入3000萬元,更換場區路燈381盞,打造農場新地標;道路寬度由8米增至11米;建設暗排4382延長米;改建8000余平方米福澤廣場和3900平方米職工培訓中心。城鎮品位顯著提升,群眾精神面貌明顯改善,社會治安環境平安穩定,呈現出“居暖、路寬、城亮、渠通、景美、民樂”的景象。
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在集團、分公司兩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將堅持不懈抓農業,強經濟,優環境,切實把資源、政策和機遇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勝勢,用更加昂揚的斗志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引龍河大地上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