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生菜茁壯成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徐衛 本報記者 周靜
走進大慶市龍鳳區巴海龍家庭農場,處處生機盎然:鮮食玉米已經半人多高了,又粗又壯;有機小白菜水靈靈的,“不爛心更不爛根,硬硬撐兒撐兒的,不打藥也不長膩蟲。”巴海龍對自己家的產品特別有信心,“你看我家這些雞,外表看沒啥,但是雞蛋蛋黃又大又實誠,有小時候的味道。”
龍鳳區區長劉怡爽介紹,近年來,大慶市龍鳳區將發展“質量農業”作為農業生產、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在市場調研、技術考察的基礎上探索以富硒有機農業作為差異化發展、增產富民的路徑。年初以來,該區農業農村局與龍鳳鎮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在全區推廣富硒有機肥、有機飼料應用,并在巴海龍家庭農場設立“納米富硒示范基地”,對110畝鮮食玉米、25畝水稻、4畝小菜施用富硒肥料,對100只家禽添加富硒飼料。經過兩個月的試點,“富硒小院”初見成效。
據了解,富硒生產主要是通過施用生物有機納米硒肥,激活生物健康活性,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提升作物產量及品質,降低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目前,示范基地里的兩畝棚室鮮食玉米已經施用了3次富硒肥料,施用后的植株對比未施用的植株高出15至18公分,生物增產效應明顯;0.5畝鮮食玉米套種小菜施用了3次富硒肥料,每次間隔10天,施用后葉片光澤度好,葉片厚度增加,更加耐儲存,運輸損耗大大降低;食用富硒飼料的100只雞和鵝,產蛋蛋黃顏色深,味道香、無腥味,抗氧化、耐儲存。
同時,龍鳳區農業農村局將“納米富硒示范基地”納入全區數字農業提質增效平臺管理,可實時遠程監測土壤養分和作物在施用微生物菌劑后的長勢情況,科學確定納米富硒生物菌劑的施用量和施用時間,實現精準施肥,提高硒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在病蟲害防治上,依托病蟲害智能診斷大模型,通過田間監測設備與移動終端采集設備,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預警,為農戶提供全面精準的預防策略及防治措施。
目前,龍鳳區共有310畝鮮食玉米、40畝蔬菜瓜果開始施用納米富硒生物肥。下一步,該區農業農村局將繼續做好“納米富硒示范基地”建設,組織鎮、村種植(養殖)大戶及新型農民現場觀摩交流,擴大富硒功能農業品類和范圍,引導農戶在“硒”望之路上提質增效、增產增收,實現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