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 林存寶 本報記者 姜斌 劉暢
“6630畝耕地,僅用5天時間,我們4個人和管理區4個機車組,就完成了‘黑色越冬’任務……”日前,北大荒集團趙光農場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孫淑英站在田邊說起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帶給她實實在在的好處。
現代農業發展面臨基本農產品供給保障不足、務農收入不高、后繼農業經營者減少、農業技術進步緩慢等問題,其中很多原因都源于農戶規模過小。因此,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勢在必行。
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按照北大荒集團要求,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建立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生產要素配置,耕地統一規模經營,提高組織化、市場化程度,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帶動鄉村農業產業振興。
抓規模家庭農場組建
讓生產關系更加優化
北安分公司通過組建規模家庭農場,探索形成農業生產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運營模式,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通過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孫淑英是農業生產的“行家里手”,農場實行土地承包政策時,左鄰右舍都把土地委托給她種植,最多時她帶領70余家農戶忙里忙外。她說:“我們用5天時間,4個人和管理區4個機車組,就完成了6630畝耕地的耙地作業,包括一遍聯合整地、兩遍重耙和起壟作業。農戶把地交給管理區和我們共同經營,他們抽出身干點別的增加收入。”
這幾年,北安分公司先進的農業經營管理體系和科技服務支撐體系,讓孫淑英和伙伴們第一次有了擴大再生產的想法,規模家庭農場成員增加到300余人,種植面積超過了6600畝。但這一次她不再“孤軍作戰”,按照規模家庭農場組建辦法及工作制度,選出3名質量監督員,配合她一起監督農業生產全過程。
規模家庭農場有一個更大好處就是生產物資采購量大,孫淑英在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的支持下,每年都從北大荒集團采購種子和化肥,2023年采購費用比市場價格低了10%,減少支出7萬余元,而通過鉬酸銨拌種、大豆根瘤菌噴淋等先進的農業技術服務,使農作物產量提高了15%,增加收入100余萬元。
孫淑英和農戶們都明白,走規模家庭農場這條路算是走對了。在分公司,像孫淑英這樣的規模家庭農場場長有460多名、監督員1000多名。
分公司合規風控部總經理黃松濤說:“家庭農場本著自愿原則,按照所在區域組建規模家庭農場,經營面積在5000畝到兩萬畝之間,以‘一選、兩自、一準入、一授權、四明晰’的方式組建,真正把民主管理融入生產實踐。”分公司所屬各農場嚴格制定規模家庭農場實施方案、管理議事規則、決策和財務管理制度等,規模家庭農場與管理區共同監管各項農事作業,最大限度保證職工利益,降低矛盾風險,全面優化生產關系。
抓農業社會化服務
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就是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通過適度擴大經營規模,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效益。北安分公司不僅在域內這樣做,還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在域外做出成效。
“農墾種地是真行,我們種的大豆通過使用高產農藝措施,今年大豆最高畝產達到537斤,規模化之后上大農機、好農技,讓我們從中受益。”趙光村農民馬龍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分公司將先進的農業生產管理模式、測土配方、農藝技術和作業標準復制平移到周邊鄉鎮,圍繞農業生產全過程各環節,積極構建“供種管收儲運加銷”全方位的專業化農業經營服務體系和農業生產科技體系。眾所周知,規模化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和前提。想要推模式、上標準、提產量,那么解決土地分散、管理分散問題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近年來,北安分公司積極協調地方政府,以趙光村為試點組建了7個“集體農場”,有效開展土地整合、機車調配和服務對接等工作。
今年,趙光鎮26萬畝耕地全面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墾地整鎮整村土地托管服務打造了樣板。規模化經營的土地上,一臺臺智能農機奔騰輾轉,一項項保護性耕作、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接連運用……今年,分公司開展對外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508.37萬畝次。其中,全程托管面積28.15萬畝、單環節托管面積400.22萬畝、技術服務面積80萬畝,重點在黑河市、齊齊哈爾市域內,輻射8個市縣、44個鄉鎮、82個村屯。
有了成功的經驗作支撐,北安分公司全力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行動,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不斷擴大墾地合作版圖。2025年,計劃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510萬畝,通過全程托管和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完成“二鎮九村”整鎮整村推進。
抓抱團經營發展模式
讓好糧食產出好收益
走進北安分公司所屬各農場曬場,豐收的大豆堆成一座座小山,糧食收購商穿梭在糧堆中與規模家庭農場商討著大豆出售的價格。
在糧食收購現場,格球山農場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周永權說:“今年,我種植的3000畝大豆產量不錯,管理區幫我聯系收購商,收購價每斤比其他客戶高出0.03元,每畝能多掙10多元,明年賣糧還得依靠農場的服務。”如同格球山農場一樣,分公司其他農場也在糧食銷售上做好服務工作,避免出現散戶賣糧難、價格低的問題,通過統一存儲管理、統一檢驗糧質、統一查驗蛋白、協助議價銷售等方式,抱團經營闖市場,吸引收購商進行大量采購,以產量和品質提高銷售價格,為規模家庭農場增加效益。今年,襄河農場第三管理區農戶陳貴芝種植的165畝大豆畝產達到480斤,由于品質好、蛋白高,被種子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場價格0.08元收購,讓她多賺了4萬多元。襄河農場與墾豐種業開展“龍頭+基地”合作模式,繁育龍墾系列種子5000余畝,為農戶增收70余萬元。
今年,分公司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大豆最高畝產602.4斤、玉米最高畝產1853.8斤……各農場運用市場規律和經濟手段,將最新的糧食收購價格、檢驗標準等信息發送給農戶,并通過收購商提前預交購糧款、財務日清日結和糧款不足預警等方式,做好糧款支付風險管控工作。
分公司發揮倉儲優勢,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多渠道對接市場,尋求長期合作的糧食加工企業。與九三集團、食品集團、墾豐種業等集團企業和中糧、中儲糧、象嶼集團等國有大型糧食運營龍頭企業建立訂單合作,開展訂單農業和定制農業發展,糧食銷售渠道越來越寬、價格越來越好。與海天集團、沈陽福來食品實業有限公司等農產品加工企業深度合作,農產品利潤得到提升,讓規模化經營越來越實惠。沒有規模農業難以形成效益,規模經營能夠促進農業向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北安分公司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達到企業增效、農戶增收、多方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