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城子河區永豐朝鮮族鄉南鄰雞冠區,背靠城子河區,交通資源發達,且擁有濃厚的朝鮮族文化底蘊。多年來,永豐朝鮮族鄉黨委、政府堅持用創新思維引領開展全鄉的三農工作,凝聚各方智慧、激發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有當地特色的發展之路。
多年前,永豐朝鮮族鄉曾經出現過部分黨員干部在創新方面落后的問題。他們當中,有的工作方式因循守舊,缺乏主動探索新方法的勇氣,只是機械地執行上級指令;有的對新興事物缺乏認識和理解,在制定政策和規劃時無法將創新元素融入其中,導致工作缺乏前瞻性;有的不敢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面對新問題、新挑戰時手足無措,這些都是創新意識欠缺的表現。
面對部分黨員干部的創新“短板”問題,永豐朝鮮族鄉黨委、政府分析現狀后,果斷提出黨員干部必須帶著對創新的執著追求開展工作,這是黨員干部的必備品質。帶著對創新的執著追求開展工作,就是要求各級黨員干部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要將創新思維貫穿始終,把創新放在工作考量的重要位置。制定政策、謀劃方案、推動實施,首先要考慮是否符合創新發展理念、是否能為發展注入新活力、是否能為國家和人民創造更多價值,每一項發展工作都要圍繞激發創新潛力、增強發展動力展開。
思想問題解決了,工作也及時圍繞創新有了起色。永豐朝鮮族鄉黨委、政府導入現代業態,創意提升土地價值,依托朝鮮族村寨等旅游資源,通過項目主題再造和品牌推廣,開展近郊旅游項目,推動區域發展。讓村民們將地道的朝鮮族美食、絢爛的朝鮮族民族文化藝術融入民宿、稻田畫、民俗文化演藝之中。
永豐朝鮮族鄉黨委、政府規劃設計,對農戶住房進行改造,融入朝鮮族和東北地域文化主題元素,提供主題住宿體驗。以溪谷、朝棠兩大景區為抓手,以周邊豐安村等村屯景區為助力,做大鄉村旅游品牌。
永豐朝鮮族鄉黨委、政府以特色鄉村旅游文化節等活動為突破,推動綠色種植、農村電商、旅游休閑等產業融合,使得創新在該鄉發展三農事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創新思維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效率。該鄉通過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創新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增強農業的競爭力。該鄉全面摸清農戶服務需求信息,推動制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標準、服務流程、技能培訓等3項服務制度。圍繞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整合各類服務組織資源,建立“托管員”“農資供應”等服務團隊。讓這些服務團隊為農戶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有效解決了種糧大戶的難題,護航糧食安全,也為村民從事非農產業解決了家中土地耕種的“后顧之憂”。
如今的永豐朝鮮族鄉,產業結構優化了:創新有助于推動農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如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新業態,形成多元化的經濟結構,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農民收入增加了:創新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還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等方式,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三農工作的創新,大大促進了當地村屯的建設,促進了城鄉融合: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村民們加強了城鄉之間的信息傳遞和資源流動,縮小了城鄉差距,改善了生活質量。
最重要的是,創新激發了當地干部和群眾的內生動力,激發鄉鎮人員的主動學習熱情,為鄉鎮三農事業發展提供了內生活力,推動全鄉快速改變了落后的面貌。
如今,創新真正成了推動永豐朝鮮族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旅游區鼓勵外來資本與本地農民利用閑置宅基地聯合改建、擴建房屋,發展民宿客棧等新業態,累計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十余宗。到目前為止,帶動返鄉就業300人,年接待游客2萬多人,帶動了周邊片區十幾個村屯的旅游。通過旅游的發展帶動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農產品的內在價值,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年均增長10%。(本文作者系雞西市城子河區永豐朝鮮族鄉人民政府 樸志 尹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