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本報記者 姜斌 劉暢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眼下正值備春耕時節,在享有“百年稻場 魚米之鄉”美譽的北大荒集團梧桐河農場,農機檢修、種肥下擺、清雪扣棚……繪就一年“豐”景的畫筆已飽蘸情懷,展露出奮進的新征程。
今年,梧桐河農場聚焦糧食產能提升這一核心目標,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以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引擎,統籌發展“四個農業”,扎實做好十項工作,通過“五良”融合糧食增產核心密碼,繼續開展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力爭糧食綜合產能穩定在18.1萬噸以上。
專屬基地 讓農產品優質更優價
梧桐河的春天,不僅有“拋錨定舵”的謀略,更有真抓實干的勁頭。
2月5日,新年開工第一天,梧桐河農場召開重點工作部署會,對標準化供種、供肥,農機具維修、科技培訓、定制農業等工作進行細致謀劃,引導全體員工迅速收心,鼓足干勁,為新一年的工作開好頭、布好局。
“我們著力對標‘黑土優品·北大荒’,聚力‘梧桐河大米’農業品牌建設,聚焦市場需求,發揮基地功能,依托產業優勢,按照不同客戶對產品品種、品質的不同需求,進行分級、分類、定時、定量的種植、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產業營銷部總經理肖騁介紹說。
梧桐河農場把發展定制農業作為產業增效、農戶增收的重要抓手,促進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將定制農業基地按照客戶需求落實區域,通過標準化種植、貼心化服務、精準化協作、全程可追溯的模式,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打造定制農業示范推廣基地。依托米業公司加工優勢,采取分類收購、按需加工、按時配送的方式,深耕老客戶、開發新客源,逐步擴大定制農業規模,開辟增收增效新賽道。
今年,梧桐河農場計劃落實“生活有點田”定制農業項目500畝,力爭實現基地產值167萬元。
科技先行 讓農業有“智”更有“質”
梧桐河的春天,更有滿滿的科技感。在興杉管理區農具廠內,無人駕駛的插秧機、搭載北斗導航的播種機、安裝智能噴霧系統的噴藥機正在接受全面“體檢”,確保以良好的狀態投入春耕生產當中。
糧食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向科技要糧食產能,就是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梧桐河農場將農業智能化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堅持以農業大數據集成為基礎,以農業物聯網應用為技術支撐,全面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水平。
“今年,農場計劃投資8萬元新建智能育秧大棚一棟,并加大對農情遙感技術的探索應用,實現氣象、土肥、蟲情、長勢等一體化監測,建立完善農業大數據模型,為農業生產提供合理建議和智能決策支持。”農業發展部總經理賈聚巖介紹,“我們將加大農業科技示范點的數字農業投入,不斷擴大水田旱平、導航插秧等適用智慧農業技術應用面積,加強智能育秧和灌排設施建設,智能灌排面積達到0.6萬畝以上,再引進智能育秧水肥一體化設備2套,逐步實現大田精準化作業、作物智能化生產、遠程智能化控制。”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農場農業生產的科技底色愈發亮眼,在梧桐河大地徐徐展開一幅有“智”更有“質”的別樣春耕圖景。
墾地共建 讓農民增產又增效
梧桐河的春天,還有一幕幕墾地共建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火熱場景。“全程托管”示范點、整村推進等單產提升示范基地正在加快布局中。
“2024年,農場在吉祥鄉守望村打造了玉米示范點400畝,全程托管7360畝。按照‘六統一’生產管理模式,實施‘一站式、保姆式’全環節生產服務,作業標準和種植模式得到了地方農民的點贊。”梧華管理區主任王智威向記者介紹。
今年,農場堅持墾地“一盤棋”發展思路,繼續拓寬周邊鄉鎮社會化服務范圍,計劃在振興鄉、吉祥鄉全年完成全程托管0.55萬畝以上,環節托管2.7萬畝以上,技術服務21萬畝次以上。
為推動墾地合作向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發展,農場將“農業投入品集團化運營”模式全面嵌入到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中。2024年,在湯原縣帶動完成環節托管21萬畝次,投入大馬力拖拉機、播種機、收獲機及導航輔助駕駛系統10臺(套),真正讓“北大荒模式”走出去,將效益帶進來。
春風起,奮進正當時。身處發展之春的梧桐河,嚴格落實“農業標準提升年”各項工作任務,緊緊圍繞“五化”目標,搶時間、趕進度、提速度,全力奪取首季“開門紅”,奮進全年“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