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保險資金安全面臨諸多新挑戰。如凌晨3點突然收到從未申請過的“保單質押貸款申請通過”通知,或是誤信仿冒保險APP“客服”誘導輸入保單密碼導致資金受損……這些基于公開信息改編的風險警示案例,時刻提醒著消費者保障保險資金安全刻不容緩。
為有效應對數字風險,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防體系”應運而生。在技術防護層面,賬戶安全防護不容小覷。簡單的“保單號+靜態密碼”難以滿足貸款、受益人變更等關鍵操作的安全需求。對此,推薦官方驗證三步法:通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備案的官方平臺,如保險公司官網或“中國銀保信”微信服務號查驗保單真偽;認準保險機構常用的“106開頭的12位專用服務號段”,依據《工信部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辨別信息來源;撥打保單載明的400客服熱線,通過人工復核確認操作記錄。
制度建設方面,需審慎對待資金扣劃條款。在簽署續期保費扣繳協議時,務必仔細研讀條款內容,避免權益受損;同時開通銀行卡交易提醒功能,實時監控資金動態,一旦發現非繳費期扣款、未經授權的保單貸款等異常業務提示,立即聯系保險公司官方客服處理。
意識層面的安全防護同樣關鍵,需嚴格遵循“兩必須”原則。辦理保險業務時,必須通過保險公司官網、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等正規渠道核驗銷售人員執業編號;同時,堅決阻斷風險,不隨意掃描非保單服務二維碼,不點擊不明“中獎”“到賬”鏈接,牢記保險公司客服不會索要保單服務密碼,切勿向他人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應積極通過技術升級與流程管控履行資金安全保障責任,消費者也需妥善保管個人信息,因信息泄露造成的損失雙方應根據實際過錯情況依法承擔責任。保險資金安全防護措施僅適用于保險資金管理,不涉及其他金融產品承諾。消費者可通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保險機構信息”專欄,查詢保險機構資質。
在數字浪潮中,保險資金安全的守護,離不開機構的責任擔當與消費者的高度警惕。唯有雙方共同行動,將“三防體系”落到實處,才能為保險資金安全筑牢堅固防線,讓每一份保障都能安心、放心。(太平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