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經濟網訊(董慧瑩 張多 記者馬朝林)“我們要了2年的錢沒要回來,法院1個月就給要回來了”,當事人質樸的語言反射出內心對執行法官的感激之情。這是日前發生在安達市人民法院的一幕感人故事。
被執行人黑龍江某公司拖欠李某等6名申請人工資及各項款項,經安達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被執行人給付工資等款項,如不服裁決,當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15日內,向安達市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黑龍江某公司未履行裁決,6名申請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被執行人黑龍江某公司分別給付申請人工資、經濟補償金、帶薪年假等各項欠款,并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收到案件后,安達市人民法院執行法官常利向6名申請人了解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獲悉被執行人有電纜可供執行。與此同時,又向被執行人黑龍江某公司送達執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被執行人配合工作如實報告電纜情況,法院依法查封倉庫和管廊架子上的電纜。按照法律規定,可供執行的電纜可以評估拍賣,得到的拍賣款用于償還欠款,但是評估拍賣程序需繳納評估費,且評估拍賣周期長。承辦法官經過多次電話溝通、面談、現場考察發現處置管廊架子上電纜可能會造成損失。考慮到多方面不利因素,便引導雙方協商達成了協議,法院預留時間由被執行人自行處理線纜,賣出后將款項交付申請人或法院,期限內未履行完畢,法院直接對線纜評估拍賣。半個月后被執行人成功賣出33萬元,分配給6名申請人,雙方就剩余欠款達成和解,法院依法解除查封,告知了后續有關法律程序,該案高效執結,申請人滿心歡喜地送來了錦旗。
下一步,安達市人民法院執行局將化“激勵”為“動力”,牢記“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