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教委與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明確主體責任、強化家長監督、鼓勵自主選購”為核心,為校服管理提供了一份兼具針對性與操作性的“重慶方案”。
新規允許學校結合辦學特色、歷史文化設計校服,讓校服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面口袋”,而是承載校園文化的載體。
新規明確要求,學校成立的校服選購組織中,“學生和家長代表占比不得低于80%”,選購前需“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家長同意”,這意味著家長在供應商選擇、款式確定、質量驗收等關鍵環節擁有絕對的“投票權”。更關鍵的是“不折騰學生和家長”,原已統一著裝的學校,若大多數學生及家長對原款式表示滿意,可以沿用原款式。選購中需公開需求、公示結果,選購后需接受家長評價。
重慶新規明確“學校自行選購”為核心模式,既保障了市場公平競爭,又為校服個性化留出空間。
新規設計的“自行選購模式”靈活且務實:規模較大的學校可自主評定供應商或委托第三方招標;小規模學校可采取“多校聯合、一校為主”的方式降低采購成本;甚至允許“確定款式后,由企業市場化生產銷售,家長自主購買”。新規嚴禁“定點”“定商標”干涉交易,不得設置不合理入圍條件,確保所有合規企業都能公平參與競爭。
重慶校服新規的核心邏輯,是讓校服管理回歸“以學生為中心”的本質——把“權責”歸位給真正相關的主體,把“選擇權”還給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