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力 賈偉光 黑龍江經濟網記者 梁新立
鐵力市統計局深耕農業統計一線,以精準數據賦能鄉村振興“加速度”。
今年以來,鐵力市統計局錨定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以深化能力作風建設為引擎,聚焦農業統計主責主業,秉持“服務在農民的田間地頭,腳上有泥,數據才準”的工作理念,通過“靶向培訓+一線調研”雙輪驅動,讓統計數據扎根黑土地、映照豐收景,持續發揮統計數據“晴雨表”“指南針”作用,為全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統計動能。
靶向培訓強根基 織密基層統計“能力網”
“以前填報表總怕指標理解不準,現在聽了統計業務骨干在田間地頭結合咱鎮玉米種植實例的講解,心里亮堂多了!”剛剛參加完農業統計專題培訓的雙豐鎮建國村統計員張永久,手里的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
針對基層統計人員“懂政策、熟業務、會實操”的能力需求,鐵力市統計局農業統計專業年初便制定了“分層分類、精準滴灌”的培訓方案。上半年累計開展的5場次專題培訓,不僅實現了8個鄉鎮、85個村(屯、社區)全覆蓋,更創新采用“政策解讀+案例剖析+現場推演”的模式——從《農業統計報表制度》中“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經濟作物產量”等核心指標的填報規范,到黑土地上數據采集時“實際種植”邊界,再到Excel表格中數據校驗公式的實操應用,每一項內容都緊扣基層工作實際需求。
“培訓后,我們村上報的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準確率比之前要提高了,更能準確反應我們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成果。”工農鄉新一村統計員榮軍的感受,道出了培訓的實效。據統計,經過系統培訓,全市基層統計報表按時上報率提升至100%,數據邏輯差錯率降到了3%以下,為農業統計數據質量筑牢了“第一道防線”。
一線調研摸實情 激活黑土地上數據“生命力”
“您這棚里的雪菊是什么品種?畝產大概能有多少?”盛夏時節,鐵力市統計局農業統計專業骨干走進鐵力市花香酈城花卉基地,褲腳沾著黑土,手里的記錄本上詳細標注著作物品種、種植密度、預計采收期等信息。他們常說:“腳上沾著多少黑土,數據就有多少分量。”
在強化業務培訓的同時,更注重“紙上數據”與“黑土地實情”的精準對接,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每一寸耕地。今年以來,農業統計專業人員常態化下沉一線,累計走訪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10余戶。
“統計人員不光問得細,還幫我們分析哪種作物收益高,真是把服務送到了地頭。”鐵力鎮龍躍果蔬采摘園經營戶笑著說。正是這份“腳下有泥”的執著,讓統計數據帶著黑土地的溫度。通過“看、問、測、比”四字工作法,鐵力市統計局不僅確保了源頭數據的真實準確,更為農戶調整種植結構提供了實打實的數據參考。
蓄力賦能向未來 夯實鄉村振興“數據基”
“農業統計不僅要算準‘收成賬’,更要當好‘參謀員’。”鐵力市統計局負責人劉卓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始終把“服務在田間地頭,腳上有泥,數據才準”的理念貫穿始終,推動農業統計工作從“事后統計”向“事前預警、事中監測、事后分析”全鏈條服務轉型。
據悉,該局計劃建立“季度培訓+定期走訪+隨時答疑”的常態化指導機制,針對春耕、秋收等關鍵節點,把培訓課堂開在黑土地邊,讓基層統計員在田埂上學業務、在實踐中練本領;此外,還將聚焦全市“糧經飼統籌、種養加結合”的農業發展布局,定期發布《農業經濟運行分析》,深挖黑土地上的數據價值,為特色種植、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讓高質量統計數據真正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金鑰匙”。
從黑土地里的精準丈量到報表上的嚴謹核算,鐵力市統計局正以“腳下有泥、心中有數”的扎實作風,為鄉村振興繪就著更清晰、更精準的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