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經濟網訊(劉賓平 郭仁峰 記者馬朝林)9月4日,清晨寒意尚未散盡,草葉上還凝著晶瑩的晨露,新林林業局新林林場職工周明海已帶著巡護裝備,踏上了每日的巡護之路。當他穿過辦公樓后方那片長勢旺盛的茂密草叢時,一陣微弱的鳥鳴聲忽然從腳邊傳來,打破了林間的靜謐。
新林林場職工在草叢中發現的受傷丘鷸(郭仁峰 攝 )
“一開始還以為是躲在草里的野雞,走近了才發現,是只從沒見過的水鳥。”周明海放緩腳步,輕輕蹲下身,在晨光中看清了這只鳥的模樣——纖細修長的喙,灰褐色的羽毛上布滿了細密的斑紋,最顯眼的是那只始終無法伸展的右翼。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將這只約半公斤重的鳥兒捧在掌心,“能感覺到它的爪子還在輕輕抓我的手心,但沒怎么掙扎,看樣子是受傷沒力氣了。”
周明海將發現受傷水鳥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回林場。林場資源保護工作人員李國義立刻帶著鳥類圖鑒匆匆趕來,手指在圖鑒上快速查閱,當看到“丘鷸”圖鑒的時候他眼前一亮,難掩驚喜:“這可是濕地里的‘飛行藝術家’!能在空中做出急轉、懸停這些高難度動作,而且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他連忙從隨身的急救包里取出棉簽,蘸著清水輕輕擦拭鳥喙,給它補充水分,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小家伙身體因虛弱而微微顫抖。
經過仔細檢查,李國義發現這只丘鷸只是右翼的羽毛有幾處脫落,幸運的是骨頭并未受損。“不用縫合傷口,只要讓它靜養幾天,就能重新恢復飛行能力。”考慮到丘鷸的消化系統較為特殊,人工飼養難度大,李國義當即決定:“今天就把它送回自然環境里。”
新林林場職工到大河邊樹叢放生丘鷸(郭仁峰 攝 )
下午三點,陽光變得溫和起來,林場的汽車穩穩停在了大河邊。這里水草豐茂,碧波蕩漾的淺灘上,不時有小魚躍出水面,正是丘鷸理想的棲息地。周明海輕輕打開裝著丘鷸的紙箱,小家伙先是在箱口愣了幾秒,似乎在適應周圍的環境,隨即撲棱棱振翅而起。它沒有立刻飛走,反而在水面上空盤旋了兩周,翅膀劃過天空,仿佛在向救助它的人們盤旋致謝,隨后便朝著遠處濕地深處的方向徑直飛去,漸漸消失在綠意盎然的景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