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玉璽 孫銘陽 姚建平
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按照國家“雙碳”工作規劃部署,增強系統觀念。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
我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是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承擔著綠色低碳轉型的重任。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熱議如何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我省向綠色低碳發展。
高耗能行業要以節能低碳技術破題
減排是高耗能行業節能降碳的重要途徑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張志祥深耕鋼鐵行業多年,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走上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充滿信心:“鋼鐵行業減排與發展是一體兩面、互相促進的關系。”
張志祥代表表示,建龍集團黑龍江區域重視節能減排,致力于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與社區、環境實現和諧發展,進而為自身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而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會反過來促進減排效果的提升,為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更好的條件和基礎。
對于像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張志祥代表建議,要圍繞實現“雙碳”目標的相關要求,加快節能低碳技術推廣使用,加強重大前沿技術創新,加強與超低排放優秀企業對標,推動應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著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強化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大力推進綠色工藝、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持續推進減污協同降碳,實現高質量發展。
聚焦綠色制造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劉明忠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應加大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向清潔能源產業布局。作為中央企業,中國一重始終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持續深入挖掘氫能煉鋼、綠色運輸車隊等行業減排技術,并結合地域優勢,投資100MW風電項目、秸稈熱解氣化綜合利用項目,為區域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力量。
同時,中國一重緊跟國家能源和制造業產業發展規劃,不斷提升自身在綠色物流設施等方面的技術儲備,為國家未來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國一重將有序開展生產‘硬件’淘汰升級,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全鏈條發展陸上風電產業,積極探索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氫能源產業布局,力爭早日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此,劉明忠委員建議,要大力探索再制造業務新模式,配套相應政策,鼓勵制造型企業充分利用廢舊產品、常規更換產品等開展新產品改制、再制,降低產品制造環節的二氧化碳排放。
綠色低碳融入企業生產運營各環節
作為民族乳企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十分關注綠色低碳發展,“隨著我省農業和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畜禽糞污處置和秸稈焚燒都會大幅增加碳排放量。”冷友斌代表說。
冷友斌代表介紹,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通過引入產業集群合作伙伴,建成了我國高寒地區規模最大的全產業鏈生態循環項目。經過數年的技術攻關和模式探索,項目突破風干秸稈發酵的技術難題,實現以畜禽糞污和玉米秸桿為原料,通過高濃度厭氧發酵,制取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冷友斌代表建議,企業可以將綠色低碳實踐深度融入到生產運營各個環節,大力降低碳排放量,從而加快實現綠色轉型。
以飛鶴為例,冷友斌代表說,企業新建廠房直接安裝燃氣鍋爐,推動條件允許的工廠率先完成燃煤改燃氣工程,淘汰原有的燃煤鍋爐。同時,通過淘汰高能耗設備,改進能源供應系統及供熱設備,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熱能回收利用,引入了天然氣、太陽能燈清潔能源,系統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截至2021年底,飛鶴“煤改氣”工程累計投入500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17.7萬噸,相當于減少6.8萬噸標煤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