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輝
“全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黑龍江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響鼓重錘地提出了“工業振興計劃”。
這一表述,并不陌生。此前,黑龍江省委書記許勤在不同場合都談到過“推動工業振興”的要求。去年年末召開的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全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振興工業擺上了突出位置。
政府工作報告對“工業振興計劃”做出了明確的政策性安排,在穩存量擴增量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上“劃重點”,在創新工業振興機制上“放大招”。人們期待,黑龍江工業振興的“進度條”有序向前。
所謂振興,意味著曾經“興”過。黑龍江靠工業經濟起家,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銀行、第一家啤酒廠、第一家電影院,生產了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第一臺萬噸水壓機,開發了中國第一大油田。鑄就了中國一重、哈電、哈飛等一批“國寶級”企業,打造了一大批國之重器,為我國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歷史性重大貢獻。
黑龍江制造業底子好,但由于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的問題突出,直接導致了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就像一個天資雖好、但學習方法不對路的孩子,學習成績總也上不去,所以抓住重點、改進方法才是關鍵。
靠工業經濟起家,也必然要靠工業經濟走向未來。新近印發的《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蘊含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新提法——“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黑龍江的“工業振興計劃”應當充分利用好政策工具,提升針對性與前瞻性,先人一步、搶占先機。各級領導干部也需處理好中央“輸血”與地方“造血”的關系,落實地方主體責任,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接住政策的能力就是抓落實的能力。
應該看到,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發展大背景、大格局、大戰略中謀劃推動工作”的辯證思維,以及向先進經驗合作和學習的誠意,也是黑龍江工業振興不可或缺的要素。
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提出的要求。創新點就是突破口。“工業振興計劃”無疑是以點帶面、以點破面的突破口,抓住重點進而牽動全局,讓工業基本盤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強的輻射帶動作用,當工業雄風重振之日,龍江發展將迎來新輝煌!